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阁 www.wx63.net,最快更新明朝小娘子最新章节!

    春杏的话说得突兀,卢雪瑛却明白她的意思。

    郭娇娘有些清高傲物,不太看得起卢家人。虽在卢家住着,却深居简出,只和卢宝珠走动一二,连卢二娘她都不大看得上。

    至于卢雪瑛,因为没有缠小脚,而且母亲苏氏是望门寡再嫁,郭娇娘已经把她列入粗俗一流,不屑和她来往。

    采姑只是卢老爷的小妾,哪里能入郭娇娘的眼?

    可眼下郭娇娘却一脸和气,和采姑闲话家常。

    采姑说得动情,眼睛通红,一直在拿帕子拭泪。

    郭娇娘和采姑说了一阵子话,听了一肚子的辛酸,见卢雪瑛进园子来,只作没看见的样子,也不打声招呼,便颤颤巍巍,搀着小丫头的手回房去。

    春杏皱眉道:“表姑娘不是最爱讲规矩礼仪的么,姑娘可是她的亲姨妈,她竟然不过来给姑娘见礼。”

    卢雪瑛笑道:“快打住,我比她足足小五岁,她叫我姨妈,别说我这个听着的不舒服,她这个叫人的肯定也不自在。”

    春杏便不说话。

    采姑红着眼睛,从两旁桃花盛开、落英缤纷的夹道中走下亭子,看到卢雪瑛,连忙堆起一脸笑容,搭讪着道:“三小姐出来玩啊?”

    卢雪瑛朝她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春杏不等卢雪瑛开口,忍不住接话道:“采姑,你和表小姐说什么呢?”

    采姑小声道:“也没什么,表姑娘问了一些南方的风土人情。”

    春杏听说,顿时没了打探的兴趣。

    卢大娘母女在娘家住了一个多月,不觉间已到上巳节时分。

    上巳节、寒食、清明来历不同,各有各的讲究,本来是三个独立的节日,因为日期实在临得近,上巳节和寒食逐渐淡化,渐渐和清明共融为一个节日。

    到后世时,上巳节和寒食彻底消失,世人只知清明,而不晓得上巳和寒食。

    魏晋时,王羲之、谢安等曾于山阴曲水流觞、临流赋诗,留下一篇精彩绝伦的《兰亭序》,这大概是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次上巳节宴会。

    上巳、寒食和清明的活动很多,除了祭祖扫墓之外,多以玩乐为主:踏青、游春、插柳、饮酒、赋诗、荡秋千。

    整个阳春三月,甘桂县男男女女,不分老幼贫富,都着了鲜亮衣裳,头簪春花,相携出城游玩。

    卢老爷年纪大了,反而爱俏,头戴一顶芝麻罗老人巾,帽檐簪一朵丹色山茶花,穿一件米汤娇色香云纱宽袖褶子,竹杖笀鞋,日日带几个姬妾和女儿出城玩耍。

    清明当日,卢家人在城外路祭,焚了香烟,烧过纸钱,卢老爷顺道带卢二娘、卢雪瑛、卢宝珠和卢大娘母女去赤壁县的大江边怀古看景。

    赤壁县和甘桂县离得不远,坐船只要小半个时辰,走陆路远些,得一个时辰。

    赤壁县即后世的武赤壁,为三国时诸葛亮和周瑜以少胜多、大败曹操百万大军的所在。

    因为宋朝时苏东坡他老人家地理不大好,在贬谪地大笔一挥,写就流传千古的前、后《赤壁赋》和《赤壁怀古》,所以后人误以为黄州就是赤壁古战场。

    武赤壁的百姓当然不服,在遗址挖掘古战场,以示正统。

    文赤壁也不甘心,引经据典,想要证明文赤壁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战场。

    文人学者们引经据典,争论了几百年,最后只好两方妥协,以赤壁县为武赤壁,苏东坡贬谪地为文赤壁。

    卢雪瑛坐在马车上,掀开车窗,眺望远方的滚滚长流。

    江面上波光粼粼,山石下惊涛拍岸,雪浪翻滚,怪石嶙峋。

    卢老爷指着那面高耸的山岩道:“这里便是当年火烧赤壁处。”

    可能因为刚刚才给卢家的老祖宗们烧零花钱用,卢二娘、卢宝珠和卢大娘母女明显还沉浸在严肃庄重的气氛当中。几女看着怪石尖耸、荒凉陡峭的山崖,都面色凝重,像是在缅怀当年枉死在战火中的黎民百姓。

    卢雪瑛看过电视剧版的《三国》,电影版的《三国》,动画版的《三国》,所以此刻行在江边,看着眼前冷冷清清的赤壁古战场,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。

    而且后世武赤壁是当地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,修了纪念庞统的凤雏庵,纪念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拜风台,还建了一座三国赤壁古战场陈列馆。

    传说庵里还有一颗庞统昔年亲手所植的白果树,香火缭绕,游人如织。

    完全不似眼前的白云流水,苍凉寂寥。

    卢大爷和卢舜玉骑着毛驴,跟在马车后头。父子两人都是一副书生打扮,一个穿鹄色竹节梅花纹圆领大袖襕衫,头戴芝麻罗方巾;一个穿缟色墨点竹叶纹交领大袖襕衫,头戴细绢布方巾。

    端的是一派温文儒雅,素净庄严。

    父子俩迎着江边寒风,远望对岸陡峭山石,忍不住心中激荡,竹骨洒金纸扇哗啦啦一展,摇头晃脑,就要赋诗。

    车里的女眷见哥哥、侄子起了诗兴,都忍不住侧耳细听。

    卢雪瑛放下车帘,江边的大风可不是柔和温暖的杨柳风,才吹了一会子,她就冷得手脚冰凉,微微打颤。

    卢舜玉先得了一首短诗,赶了毛驴行到马车旁,一字一句,念给父亲卢老爷和几个姑姑听。

    卢老爷摸着花白胡须,微微颔首。

    卢大爷见儿子如此蠢笨,竟然不顾老父在场,先作了一首,当众给老子难堪,心里又气又急,酝酿半天,凑了半篇,也跑到卢老爷跟前吟诗。

    卢老爷并不评价儿子和孙子诗作的高低,这个夸一句,那个也赞一句。

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